盘点linux系统中的12条性能调优命令。

2022年12月22日 2192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
木桶理论
1,hdparm查看硬度读取速度:
命令:hdparm -t /dev/sda5
打印:Timing buffered disk reads: 254 MB in 3.01 seconds = 84.34 MB/sec
说明:能够指定具体的哪块硬盘进行查询的哦!
2,iostat检测磁盘IO情况:
格式:iostat [ -c | -d ] [ -k ] [ -t ] [ -V ] [ -x [ device ] ] [ interval ]
描述:iostat是I/O statistics(输入/输出统计)的缩写,iostat工具将对系统的磁盘操作活动进行监视。它的特点是汇报磁盘活动统计情况,同时也会汇报出CPU使用情况,同vmstat一样,iostat也有一个弱点,就是它不能对某个进程进行深入分析,仅对系统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,每1秒检测统计一次(共5次)。

iostat

blk_read/s 每秒读取的数据块数 blk_wrtn/s 每秒写入的数据块数 blk_read   表示读取的所有数据块数 blk_wrtn   表示写入的所有数据块数

3,vmstat报告内存以及CPU状况:
名称:报告虚拟内存的统计信息
格式:vmstat [-n] [延时[次数]]

vmstat

R: 运行和等待CPU时间片的进程数。长期大于CPU的个数,代表CPU不足
B: 等待资源的进程数,如果等待数量多,问题有可能处在I/O或者内存
Swpd: 切换到内存交换区的内存大小[以KB为单位]
free: 当前空闲的物理内存数量[以KB为单位]
si: 由磁盘调入内存
so: 由内存调入磁盘
bi: 从块设备读入数据的总量
bo: 写到块设备的数据总量
bi+bo 1000 如果超过1000,代表硬盘的读写速度有问题
in: 在某一时间间隔内观测到的每秒设备中断数[中断数太多对性能不好]
cs: 列表示每秒产生的上下文切换次数
us+sy > 80% 代表CPU资源不足
us: 用户进程消耗的CPU时间百分比
sy: 内核进程消耗的CPU时间百分比
id: CPU处在空闲状态的时间百分比
wa: IO等待所占用的时间百分比
runq-sz: 内存中可以运行的进程数
plist-sz: 系统中活跃的任务个数

 

4,sar检测CPU资源:
任务计划 /etc/cron.d/sysstat
日志目录 /var/log/sa
查看方法 Sar –q –f /var/log/sa/sa10

sar

5,lscpu显示CPU信息:
dmesg 显示出开机启动的信息
 lscpu 显示CPU信息
 lscpu -p 显示CPU对应的节点数
getconf LONG_BIT 获知主机的位数
 getconf -a 查看全部的参数
 /sys/class/dmi/id 可以查看Bios的信息 bios_*
6,strace显示程序的调用:
strace –fc elinks –dump http://localhost
7,调优硬盘优先写入/读取数据用:

硬盘IO速度

预先读取需要写入的量,然后再处理写请求,↑读到的值将会是设置值的一半↑。 设置读取到缓存中的数值越大.写入时就会因为数据量大而速度变慢。 /sys/block/sda/queue/nr_requests 队列长度越大,硬盘IO速度会提升,但占用内存 /sys/block/sda/queue/scheduler 调度算法Noop、anticipatory、deadline、[cfq]

 

8,将Ext3文件系统的日志功能独立:
1、创建200M的/dev/sdb1 格式化为ext3
2、dumpe2fs /dev/sdb1查看文件系统功能中包含的has_journal
3、Tune2fs –O ^has_journal /dev/sdb1 去掉默认原有的日志功能
4、再分一个200M的分区./dev/sdb2. 日志卷的block必须等于 /dev/sdb1
Mke2fs –O journal_dev –b 1024 /dev/sdb2
5、将/dev/sdb2作为/dev/sdb1的日志卷.
Tune2fs –j –J device=/dev/sdb2 /dev/sdb1
9,关闭记录文件系统atime:
对于网站文件,频繁的修改atime是没有意义的,会影响性能
mount –o remount,noatime DEVICE 即可
10、修改文件日志的提交时间:
默认是5秒提交一次日志,修改更长时间可以提高性能,但容易丢失数据。
mount –o remount,commit=15 DEVICE
11,RAID轮循写入调优,适用于0/5/6:

chunk size.轮循一次写入的字节.默认是64K,只要没有写满,就不会移动到下一个设备 设置在每个硬盘都只写一个文件就切换到下一块硬盘,那么如果都是1K的小文件,就会将系统资源浪费在切换硬盘上 如果将chunk size的值设置很大,比如100M,那么也就没有了意义,还不如用一块硬盘。 Stripe size.条带大小,并不是有数据就写入,而是设置每次写入的数据量,一般是16K写一次。 所以.Chunk size(64K)/stripe size(16K),也就是说每块硬盘写四次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算当前应该把chunk size调成多少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使用iostat –x查看自开机以来每秒的平均请求数avgrq-sz chunk size = 每秒请求数*512/1024/磁盘数,取一个最紧接2倍数的整数 stride = chunk size /block(默认是4k) 创建raid并设置chunk sinze mdadm –C /dev/md0 –l 0 –n3 –chunk=8 /dev/sdb[123] 修改raid mke2fs –j –b 4096 –E stride=2 /dev/md0

12,硬盘的block保留数:
 dumpe2fs /dev/sda1
 tune2fs –m 10 /dev/sda1 保留block百分比
 tune2fs –r 保留block数
 保留的block过少,影响性能,保留的过多又浪费硬盘,默认是5%

学习了上面的性能调优命令和方法后,再总结几条调优的金句: 独立设备性能速度比集成的强,因为不占用主机整体资源 工程师一般不会远程管理计算机,需要提供日志等信息 硬盘空间越大,读取的速度越慢,可以考虑用多块硬盘组成一块较大空间 分区只是在硬盘上做标识,而不像格式化在做文件系统特性,所以速度快 硬盘越靠外侧速度越快[分区号越小越靠外区,所以将数据量大的首先分区]. 程序开发者注重雇主的功能要求,系统管理员注重程序的资源开销

路灯

这个人很懒,什么都没留下

文章评论